欢迎光临南京力源锻造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地址:南京市溧水区洪蓝工业集中区
邮编:211219
电话:025-68577991
手机:15312056666   18912936999
传真:025-68577993
网址:www.lyduanzao.com
邮箱:liyuanduanzao@126.com
技术相关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技术相关
轨道交通领域“科研发动机”!
更新时间:2023-09-11 浏览数:
轨道交通领域“科研发动机”!  
      从普速铁路到高速铁路,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西南交通大学的科研团队一直带着雄心与热忱走在前列。由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院士领衔的轨道交通系统动力学教师团队是其中典范,他们怀着交通强国的使命感,做到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他们带着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立志成为轨道交通领域的“科研发动机”。
助推全国铁路6次大提速
      截至2021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快速、便捷、安全的高铁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之一。中国高铁事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奋战和攻坚克难,这其中,翟婉明院士带领的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系统动力学教师团队贡献突出。
      1981年,刚考上西南交通大学的翟婉明乘火车赶赴学校,但大雨使宝成铁路一段路基塌方。翟婉明只好绕道,辗转三天,才从老家江苏靖江赶到位于四川峨眉山的学校。这一经历让他心底萌发了改变中国铁路落后面貌的想法。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铁路技术还相当落后,列车运行速度亟待提高。还在攻读博士的翟婉明,提出了一个在世界上还是空白的理论设想,即后来名噪业内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构想。围绕这个理论设想,翟婉明带领团队一头扎进漫长而充满未知的科学研究。
      那时的计算机运行速度太慢,研究并不顺利,翟婉明甚至通宵计算,将能够用上的经典算法都试了一遍,却连一个可用的数据都算不出来。“从设备上无法解决计算量的问题,那就从计算方法来解决。”一年以后,翟婉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计算方法,不仅计算速度更快,还可以在微机上完成庞大的计算量,这让翟婉明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上的研究设想成为可能。
      后来,翟婉明首创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这一全新理论体系,其模型与算法在国际上被称为“翟模型”和“翟方法”,得到广泛采用,实现了他“以中国人名字命名定理”的梦想。基于该理论,翟婉明提出了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原理及方法,成为国内外铁路工程动力学领域普遍采用的方法,被成功应用于我国铁路提速和高速铁路的几十个重点工程中,助推全国铁路6次提速及高速化发展。
需要什么就融合什么
      如何在列车提速的同时,保证安全性与平稳性?解决车辆与轨道之间的动力关系是关键。车速越高,对线路平整性的要求就越高,两者之间要达成一个系统的优化匹配,才能实现列车的安全、高速、平稳运行。把车辆和轨道割裂开来研究是行不通的,翟婉明当时就由此提出了车辆-轨道耦合的构想。
      需要什么就融合什么,在这支轨道交通领域跨学科教学科研团队中,有来自土木、机械、车辆、轨道、桥梁等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员,大家各有专攻,技术互补又同频共振。
      研究铁路机车驱动及传动系统动力学的陈再刚,填补了团队在机车牵引动力方向的空缺,他所攻坚的是作为机车“心脏与动脉”的牵引电机、齿轮传动、轴承等动力驱动与传动关键零部件动态性能,越是高精度零部件越是在细微之处见真章。
      陈再刚的工作一方面是“防患于未然”,用动态设计代替静态设计,提高关键零部件与整机之间的适配度,最大限度提高性能和延长服役寿命;另一方面是“除患于已然”,研制高精度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及时对关键零部件进行智能故障诊断,保障列车服役安全。
      从基础理论的创新到让列车运行更快速、更安全、更平稳,再到车辆与轨道的自动化、智能化设计以及越来越高的经济环保要求,团队学科交叉融合越来越多元,并形成合力解决系统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