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中山市政府批准了《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根据规划,中山市将建设7条轨道交通线路,全长252公里,设站131座。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珠江口西岸的现代综合城市,中山市具备良好的土地、生态、公共服务等条件,新型产业基地、珠三角优质生活宜居示范区和珠江口西岸现代服务中心等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中山市在未来的空间规划和发展中,更好地实现土地利用和城市/城际轨道交通系统的紧密结合。
据了解,2011年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在中山市设有南头、古镇、小榄、东升、中山北、中山站、南朗等多个城际轨道站点。中山城市轨道交通和广珠城际,将显著提升中山市外部和内部轨道交通条件,加速推动融入珠三角轨道都市核心经济区。
难点:实现轨道交通盈亏平衡
如何实现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盈亏平衡,成为地方政府发展轨道交通的重要难题。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分析称,一方面,轨道建设投资所需资金庞大,存在较大的融资困难,另一方面,在轨道运营阶段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香港、东京等地区的‘轨道+物业’模式成为解决融资和运营亏损的重要思路。”
该负责人称,随着中山市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精准理解城市/城际轨道交通和区域铁路沿线和站点周边的用地规模和储备情况,并充分认识轨道交通系统可能对用地类型、开发强度和土地价值的综合影响。
“中山要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探索轨道交通与土地价值的互馈机制,制定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管理导则,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用地指标决策优化提供参考,以保障轨道交通的财政可支付性与交通绩效。”该负责人表示。
重点:将土地开发收益转化为轨道建设资金
据了解,根据中山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安排,结合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和深茂铁路的规划建设,中山将重点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沿线土地的开发规划和价值提升效应。
其中,1号线,即港口-中山北-石岐-东区-南区:中心城区南北向轨道交通核心骨架、中山北站客流集散重要方式,覆盖港口商圈、中山北综合交通枢纽、紫马岭商圈、岐江新城、体育场及沿线多个居住区,线路19.7公里,设站15座,平均站间距1.41公里。
2号线,即小榄-东升-西区-石岐-东区-中山站-火炬区-马鞍岛:中心城区与北部副中心市域快速轨道联系通道、中心城区东西向“两核”联系主通道,及中山站、小榄站、客运港客流集散重要方式,覆盖小榄镇区、东升镇区、沙朗市场、中医院、康华路商圈、中山站、火炬区商圈及沿线多个居住区,线路长54.6公里,设站27座,平均站间距2.1公里。
据悉,本次近期研究年度为2016年~2020年;远期研究年度为2020年~2025年。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深入解读中山市总体规划、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交通规划、用地规划、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沿线用地控制专题研究报告等。
此外,还将深入梳理香港、东京和深圳、广州、上海、成都、重庆等国内外轨道交通的融资体制、轨道加物业开发模式、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策略,以及这些模式和策略适用于中山市的潜力和约束条件。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将结合中山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和沿线土地价值,初步提出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确定土地预控、收储和出让方案,将土地开发收益转化为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资金,提出相应的城市规划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财政支持政策方案,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土地调查—土地储备—价值提升—反馈轨道”的互动模式。